002cc白菜资讯检测网 MBA    MEM  MPM
首  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发声 > 正文

【成功访谈录】专家与教授面对面解读为什么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发布者:MBA教育中心   时间:2015-11-27

【节目导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是基础和关键。企业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地区的水平。

企业之所以应该并能够成为市场创新的主体,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1)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熊比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中最早提出了企业是创新主体的思想,并突出强调企业在创新中的巨大作用——“经济进步尤其是经济总产量长期扩张的最有力的发动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之道,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和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创新最为敏感,能够有效把握市场对创新的需求,主导创新活动的决策;企业作为创新成果市场价值的实现者,对成果转化应用最为迫切,具有直接推动作用,能够加速促进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作为市场资源特别是创新资源的主要配置者,能够有效加大创新投入,整合创新力量,组织开展创新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活动属于经济活动的范畴,企业既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众所周知,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知名品牌,而企业品牌的经营需要经久不息的创新。品牌的魅力在于历经逆境的磨难、在于独特的品质和能力,这些魅力都来自源源不断地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企业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赋予品牌吸引消费者的独特魅力。

(3)就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历史进程表明,正是由于一大批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把发明或其他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需要的商品,把知识、技术转变为物质财富。同时,企业通过不断发展,能形成新的研发投入,从而促进技术的更新和突破,实现经济与科技发展的良性循环。

近百年的世界产业发展历史也表明,真正发挥重大带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于企业自身或是由企业组织产生。当今世界,创新驱动发展的特征日益明显,能否抓住世界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新机遇,实现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

如美国在能源领域,有200多家企业掌握了页岩气开采技术,推动了一场“页岩气革命”,这极有可能改变世界能源格局,甚至地缘政治格局。近年来,国内不少省份如江苏、浙江、安徽等也都把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有效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从技术创新的内涵来看,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不完全等同于自主研发,其关键是要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创新方面更为有效,因为它贴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具备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通过市场得到回报的要素组合和运行机制。同时,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企业家较之科学家,对通过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与创造效益、谋求企业的发展壮大更为迫切。正是企业所具有的这些内在需求和属性,决定了它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5)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尽管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增加研发资助,但企业的研发投入往往增长更快。在西方主要工业国,公司用于研发的费用往往占利润的3%以上,苹果公司甚至达到8%~10%,而中国公司的平均值是1%。2011年,我国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超过3%的城市只有深圳。企业研究人员的数量,也随着企业研发支出的快速增长而相应增加,如华为在全球累计设立16个研发中心和28个联合创新中心,中兴通讯在全球布局建设16个创新中心。创新资源在企业集聚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事实。

当然,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并非忽视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作用,不是强调科技资源要向企业集中,而是强调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即成果不能沉睡在实验室里,要通过进一步的工程化和商业化实现科技投入的经济回报。

在科学基础研究方面,科研院所和高校是绝对的主力军,大有施展拳脚的广阔天地。但在技术创新层面,科研院所和高校毕竟与市场隔了一层,信息的传递不那么及时,你拍脑袋搞的研究和项目,要么与实际不相符,要么已经落后。再说由于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考虑的目标不同,前者瞄准的是出成果写论文,而后者紧盯着市场、成本、利润,因此这种科研成果的转换必然困难重重。

因此,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让企业抢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饭碗,而是从国家创新体系全局出发,让不同性质、不同职能的机构在创新价值链中更好地归类、定位、互补,从而形成一种协同创新与发展机制。

分享到: